新聞資訊/ News

公司: 連云港歐倍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地 址: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方大道東路1號17號樓104室
郵 編: 222200
聯系人: 劉吉
電 話: 0518-85763775
手 機: 18961330440
傳 真: 0518-81193913
郵 箱: 643591084@qq.com
網 址: www.www.houseklik.com
www.dexiangyl.com
消化內鏡檢查和清洗消毒的五大風險和對策
發布日期:2015-9-12 信息來源: 瀏覽:921次
內鏡檢查在消化科被越來越多的患者使用,同時內鏡相關感染的發生率也在不斷提高。那么內鏡檢查和清洗消毒有哪些風險和對策呢?
從1805年首次使用內鏡開始,內鏡的檢查和清洗消毒歷經200多年的歷史,專家們通過不斷的努力,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流程來完善內鏡的有效使用。即使這樣,在1988年-1992年仍然有28例內鏡感染報道,美國消化內鏡學會統計內鏡相關感染發生率是1/180萬!廣東省人民醫院的侯鐵英主任認為在內鏡使用和清洗消毒上有五大挑戰和風險,并分別對其提出相應的對策。
水中非結核分支桿菌(NTM)
風險:水中的NTM是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自來水、飲用水和蒸餾水在內的各種水都可以有這些條件性致病微生物的存在。有三個環節可能導致水中存在NTM。
1、環節:在使用自來水進行終末漂洗可能導致內鏡的二次感染;
對策:終末漂洗用過濾水或無菌水。
2、環節:污染的水+吹干不充分容易形成細菌生物膜;
對策:連接動力泵,用無菌水/過濾水沖洗內鏡各管道至少30s。
3、環節:沒有完善的水處理系統與自身消毒程序的自動清洗機是內鏡的污染源;
對策:滅菌內鏡應在專用終末漂洗槽內使用無菌水進行漂洗。
水源性污染
風險:WHO《飲用水質量指南》明確指出自來水是重要的醫院感染來源之一。醫療建筑內水系統的復雜性造成微生物的生長。
對策:持續的水處理、在水龍頭上使用即用型水過濾裝置。
細菌生物膜
風險:內鏡設計復雜,孔道狹窄而多,易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一旦形成,去除很困難。目前普遍認為生物膜形成是內鏡清洗消毒失敗的原因之一。
對策:生物膜的清除:可以采用超聲波的物理方式來清除;采用EPS(聚合多糖基質)裂解劑進行化學式清除。
生物學檢測
風險:國際上通用的微生物學檢測期望值遠低于需要采取措施的數值。
對策:微生物學專家能盡可能的提高檢出限,把病原菌扼殺在搖籃中。
連云港歐倍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轉載(摘自互聯網)